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也。钟子期叹曰:“子之琴声何以悲怛如此!”伯牙乃叹服其知音而释琴。终身不复鼓琴也。
翻译赏析: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时心中志在高山,钟子期听到琴声就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这琴声仿佛巍峨的高山。”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流水的声音,钟子期又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这琴声犹如滚滚的江河。”伯牙心中所想的事情,不用说出来,钟子期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后来,伯牙到泰山北麓游览时,突然遇上暴雨,只好在岩石下避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时候,钟子期路过这里,赞叹道:“你的琴声为何如此悲伤?”伯牙得知钟子期理解自己的心意,于是感叹万分并放下琴不再弹奏终身。
这段故事描写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情和知音难寻的珍贵。通过对两人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的描绘,传达了友情中的理解和默契的重要性。整篇文章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音乐这个媒介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变和复杂,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伯牙鼓琴原文如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奏《霖雨》之曲,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所志。伯牙举手拍琴道:“真知音矣!”及再弹时奏《流水》曲曰:“吾虽在此境之外矣。”此二人者虽为莫逆之交,对弹琴看法却是一流!欣赏别人独到的美妙曲艺心得感到意荡神驰情切切!知音难觅啊!唯有知音才能听到弹奏者的心声啊!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故事。此文记述了伯牙弹奏的绝妙乐曲只能凭神来传递和欣赏的传说故事。所谓“知音难寻”,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找到一位相互了解、彼此欣赏的知音便成为人生一大乐事。这个美好的传说一直被历代人士传颂着并一直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形容着至高的艺术真谛和对艺术的无限追求!被传为佳话而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也数不胜数!表现遇知音可称作传世经典的古诗:《盘夫劝妻题闾金谷复援琴弦》、陶公的《拟挽歌辞》等。其内涵表达了人生中真挚的友谊和深沉的情感!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伟大情感!
翻译赏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感受到巍峨的高山;弹奏描写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感受到浩荡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回应出来。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音乐的共同追求让人感动。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以及对真挚友谊的赞美。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这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历代传颂不衰。它赞美了真挚的友谊和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同时也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文章中的诗词歌赋也丰富了文章内涵,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真挚友谊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