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春望
《春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描绘了春日里的长安城的景象,充满了诗人的感慨与忧虑。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其解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
1. “国破山河在”:描述了国家的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这里的“国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国家领土的破败,更象征了国家的政治混乱和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山河在”的描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忧思。
2. “城春草木深”:春天的长安城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国家动荡带来的悲伤和忧虑。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恨。“花溅泪”和“鸟惊心”都寄托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哀伤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 “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这是对战争长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5. “家书抵万金”:家庭书信的价值在于对亲情的渴望和牵挂,而在战争中,能够收到一封家书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这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6.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并脱落,挠头时更加感到头发稀疏,甚至无法插上发簪。这是对诗人内心忧虑和苦闷的生动描绘。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战争痛苦以及对家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 春望
《春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诗人对于春日景象的深深感受和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长安城内的美好春日景象,但是与“国破”一词结合,则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哀愁。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述了诗人因为感叹时事和离别之恨,看到美丽的花朵也会流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会感到心惊。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因此家书的珍贵无以复加,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诗人的愁苦之状,因忧国思家而不断挠头,导致头发越来越短,甚至无法插上发簪。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