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帛书又名什么(战国帛书)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中盗掘出帛书一幅。
该帛书出土不久即落入当时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Johu Hadley Cox)之手,被他带到美国。
其后帛书在美国几度易手,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关于该帛书的出土时间众说纷纭:日本梅原末治称出土于三十年代后半期;钱存训称发现于1936-1937年间;商承祚称出土于194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纳德称他1967年、1973年曾访问过一个当年参加过盗掘帛书而现在住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人说,帛书的出土时间为1934年;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对当年出土帛书的墓葬又做了重新的调查和清理,清理报告称帛书的出土时间为1942年;美国方面称至今他们还保存着文字凭据,可以证明帛书是三十年代出土的。
)帛书是写在一幅宽度略大于高度的方形丝织物上。
整个幅面由三部分文字组成,即中间是两段书写方向互相相反的文字,一段十三行,一段八行,四周是作旋转关排列的十二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赤、青、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种怪图形。
其内容是一部与历忌有关的著作。
另外抄写者还用一种朱色填实的方框作为划分章次的标记,将中间两大段各分为三章,边文十二段分为十二章。
由于整个帛书的三部分文字是按旋转方式排列,因此阅读帛书时必先决定帛书的起讫。
自帛书出土后,中外学者研究该帛书的著作约有二三十种,其中主要有澳大利亚学者诺埃尔·巴纳德1937年出版的《楚帛书翻释和笺注》、香港学者饶宗颐《楚绘画疏证》(《史语所集刊》四十册上)、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