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原肠胚)
原肠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孔、二腔、三胚层”。
“一孔”指的是胚孔;“二腔”指的是缩小了的囊胚腔和新形成的原肠腔;“三胚层”指的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注意:原肠胚的主要特点是:有三个胚层和原肠腔(有胚孔) 原肠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孔、二腔、三胚层”。
“一孔”指的是胚孔;“二腔”指的是缩小了的囊胚腔和新形成的原肠腔;“三胚层”指的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注意:原肠胚的主要特点是:有三个胚层和原肠腔(有胚孔) 囊胚腔是在囊胚形成时出现的空腔,它在原肠胚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缩小,不属于原肠胚的主要特点;而神经板是在三胚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时,由外胚层背部先增生加厚形成神经板,以后神经板两侧向上拱起形成神经褶,最后两侧神经褶在背中线处愈合为前后纵贯的神经管。
由神经管再进一步发育成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可见神经板和神经管是在原肠胚之后形成的,不属于原肠胚的特点。
而原肠胚形成的标志是有了原肠腔(外出现胚孔),同时也具备了三个胚层。
囊胚腔是在囊胚形成时出现的空腔,它在原肠胚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缩小,不属于原肠胚的主要特点;而神经板是在三胚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时,由外胚层背部先增生加厚形成神经板,以后神经板两侧向上拱起形成神经褶,最后两侧神经褶在背中线处愈合为前后纵贯的神经管。
由神经管再进一步发育成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可见神经板和神经管是在原肠胚之后形成的,不属于原肠胚的特点。
而原肠胚形成的标志是有了原肠腔(外出现胚孔),同时也具备了三个胚层。
原肠胚中三个胚层进一步发育出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形成胚体。
外胚层,是动物极细胞向下移动,包在植物半球细胞的外面形成的,出现最早,最终分化成“一个外被和三个凹陷”,外被指皮肤表皮和附属物(毛、发、羽、鳞、角),“三个凹陷”一个是指蛙胚由外胚层背面凹入中胚层中,形成脑和脊髓以及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系统(在脑、脊髓形成后,周围的中胚层结缔组织骨化成脑颅骨和脊椎骨,起保护作用),二是凹陷形成各类感觉器官,如眼、鼻、口腔(含牙齿)、舌等,三是凹陷形成体表外分泌腺体,如汗腺、皮脂腺、粘液腺等。
归纳:外胚层发育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可概括为“外层表附和神感”。
其中:“外层”指外胚层,“表附”指表皮及其附属结构,“神感”指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也就是说,外胚层发育成表皮及其附属结构和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内胚层,内胚层来源于原肠胚的内层细胞(植物半球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两类上皮”和“两大腺体”。
两类上皮:一是消化道上皮,二是咽前部凹陷形成的呼吸道上皮和肺泡上皮;两大腺体是与消化道连通的肝脏和胰腺。
归纳:内胚层发育成的结构可概括为“内层消呼和胰肝”。
其中“内层”指内胚层,“消”是消化道上皮,“呼”是呼吸道上皮,“胰肝”是胰腺和肝脏。
也就是说,内胚层发育成了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和肝脏及胰腺。
最后再看中胚层,中胚层最初位于原肠腔的顶壁,后来则位于了内、外胚层之间,它起源最晚,但“后来居上”,分化形成了绝大多数的组织和器官,所占区域也最为广阔,如:脊索、真皮、肌肉、骨胳、内脏器官的外膜、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
注意:①当判断某一个器官由哪个胚层发育而来时,如果不能直接判断出所属的胚层,就可以将这个器官归到所属的系统再作判断。
如心脏、血管、血液可归到循环系统,再作判断,就可知道它们是由中胚层发育来的。
②皮肤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两个胚层发育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