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糠是什么意思】“砻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地方方言中。它字面意思是指稻谷脱壳后剩下的外壳和碎屑,通常用于农业或粮食加工领域。在现代汉语中,“砻糠”一词已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下仍有其意义。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砻糠”的含义及其相关用法,以下是对该词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lóng kāng |
含义 | 稻谷脱壳后剩下的外壳和碎屑,多用于农业或粮食加工 |
词性 | 名词 |
来源 | 古代农业术语,常出现在农事文献中 |
现代使用 | 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地方方言 |
二、详细说明
“砻”原指一种用来碾磨谷物的工具,类似于石磨;“糠”则是谷物脱壳后的外壳部分。因此,“砻糠”合起来指的是经过“砻”处理后所得到的碎屑,通常是谷物脱壳后的副产品。
在古代,这些碎屑不仅用于喂养家禽,有时也被当作燃料使用。此外,在某些地区,“砻糠”还可能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边缘部分或次要内容,类似“皮毛”之意。
三、使用场景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古代农事 | “田家之务,先砻糠而后舂米。” |
文学作品 | “他虽出身寒微,却能识文断字,非同一般砻糠之辈。” |
方言使用 | 在部分地区,“砻糠”仍用于形容细小的颗粒状物质 |
四、常见误解
1. 与“糠”混淆:有人误以为“砻糠”就是“糠”,其实“砻”是工具,“糠”是产物,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2. 与“稻壳”混淆:虽然“砻糠”包含稻壳,但更强调的是脱壳后的碎屑,而“稻壳”更多指完整的外壳。
五、总结
“砻糠”是一个带有浓厚传统农业色彩的词语,主要指稻谷脱壳后的碎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尽管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研究古代农事、文学或地方语言时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或古籍中的用法,可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