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的果亲王是怎么死的】果亲王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宗室成员,其生平与结局在清代皇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果亲王全名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雍正帝的弟弟,乾隆帝的叔父。他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最终的命运却令人唏嘘。
本文将从果亲王的生平背景、政治地位以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信息。
一、果亲王生平简要
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早年因才华出众,受到康熙帝的喜爱,被封为多罗果郡王,后晋封为和硕果亲王。在雍正帝即位后,他积极参与朝政,协助处理政务,深得信任。然而,随着乾隆帝登基,他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最终在晚年病逝。
二、果亲王是怎么死的?
根据史料记载,果亲王胤礼是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病去世,享年59岁。关于他的死因,史书并未详细记载具体病因,但可以推测其死因与年老体衰、长期积劳成疾有关。他一生经历康、雍、乾三朝,虽曾权倾一时,但最终归于平静,病逝于宫中。
三、果亲王生平与死亡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爱新觉罗·胤礼 |
生卒年 | 1688年-1747年 |
身份 | 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弟,乾隆帝叔父 |
封爵 | 多罗果郡王 → 和硕果亲王 |
在位时间 | 1723年(雍正元年)起受重用 |
政治角色 | 协助雍正帝处理政务,参与军机事务 |
死亡时间 | 1747年(乾隆十二年) |
死亡原因 | 因病去世,具体病因未详载 |
享年 | 59岁 |
四、结语
果亲王作为清朝中期的重要宗室成员,其一生经历了权力的巅峰与晚年的沉寂。虽然他最终因病去世,但他在雍正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他的去世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为后来的乾隆盛世铺平了道路。
通过对其生平与死亡的梳理,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果亲王的历史地位,也能对清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更替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