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作者是哪位】“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际能力,显得无用。但其实这句话并非出自某一位特定的古代文人,而是现代网络上流传的一种说法,带有调侃意味。不过,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诗人黄仲则的一首诗。
一、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最早见于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杂感》,原句为“我欲酬高义,奈何无良缘。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横溢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与自嘲。后来,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对书生群体的讽刺或调侃。
尽管“百无一用是书生”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表达,常用于网络语境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百无一用是书生” |
出处 | 清代诗人黄仲则《杂感》 |
原句 |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杂感》) |
含义 | 表达对书生才华与现实落差的感慨 |
网络用法 | 多用于调侃或讽刺书生缺乏实际能力 |
是否出自经典文学 | 否,属于民间流传和现代网络语言 |
作者 | 黄仲则(清代诗人) |
三、延伸说明
黄仲则(1749年-1783年),字仲则,号鹿洲,江苏常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多悲凉沉郁,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虽然他在当时并不十分出名,但后世对其诗歌评价较高,尤其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地位。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句虽非黄仲则的代表作,但因其深刻的表达方式而被广泛传播。如今,这句话更多地出现在网络评论、社交媒体和文章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结语:
“百无一用是书生”虽源自黄仲则的诗句,但其含义已超越了原诗的背景,成为一种对知识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它提醒我们,书生虽有才学,但若不与实践结合,也可能显得“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