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什么意思】“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后人用“兔起鹘落”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兔起鹘落 |
拼音 | tù qǐ hú luò |
出处 | 宋·苏轼《晁错论》 |
释义 | 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变化之快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出其不意、风云突变 |
反义词 |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
二、详细解析
“兔起”指的是兔子突然跳起,“鹘落”是指隼(一种猛禽)迅速俯冲下来捕食。这两个动作都是瞬间发生的,没有预兆,因此用来比喻事情发展迅速、难以预料。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比如政策突变、市场波动、意外事故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能滥用。
三、使用示例
1. 政治领域:
“此次改革方案出台得太突然了,简直是兔起鹘落,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2. 生活场景:
“他突然辞职,就像兔起鹘落一样,让人始料未及。”
3. 新闻报道:
“股市在短时间内暴跌,可谓兔起鹘落,投资者损失惨重。”
四、注意事项
- “兔起鹘落”强调的是“快”和“意外”,而非“危险”或“破坏”。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上下文使用,避免造成歧义。
- 不宜用于形容日常小事,除非特别强调其突发性。
五、总结
“兔起鹘落”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且迅速。在现代生活中,它常被用来描述各种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表现力。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