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什么意思】“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意是指画家在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因此下笔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在做事情之前,已经对整个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心中有数,做事自然就会顺利。
“胸有成竹”形容人在面对任务或挑战时,内心已有清晰的思路和计划,具备充分的信心和把握。这个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在行动前做好准备,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胸有成竹 |
出处 | 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原意 | 画家在画竹前已心中有竹,下笔有神 |
引申义 | 对事情有充分准备和把握,心中有数 |
使用场景 | 鼓励人提前规划、增强信心 |
近义词 | 胸有丘壑、成竹在胸、有备无患 |
反义词 | 心慌意乱、毫无头绪、临时抱佛脚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口语使用 |
例句 | 他早就研究了这个项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 |
通过理解“胸有成竹”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