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原文及译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呐喊》集中。作品通过一个酒馆中的小人物——孔乙己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旧社会中人们的冷漠与无情。
一、
《孔乙己》以第一人称“我”(酒店的小伙计)的视角,讲述了孔乙己这个落魄书生在咸亨酒店的生活片段。他虽然满口“之乎者也”,却因未中秀才而沦为社会底层,靠偷书度日,最终被丁举人毒打致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和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温酒。 | 鲁镇的酒店布局与其他地方不同,门口有一个弯曲的柜台,柜台内有温酒准备。 |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这些掌柜手下做伙计。 | 我从12岁开始就在这些掌柜手下当伙计。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人。 |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他身材高大,脸色发青发白,脸上有几道伤痕;满脸乱糟糟的白胡须。 |
穿的是破夹袄,盘着两腿,坐在门槛上,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大把铜钱,放在柜台上。 | 他穿着破旧的夹袄,双腿盘着坐在门槛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铜钱放在柜台上。 |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 “你怎么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呢?” |
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 他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鼓出来,争辩道:“偷书不算偷……偷书!” |
他总仍旧是偷东西,但他在我们这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酒钱。 | 他总是偷东西,但在我们店里,他的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酒钱。 |
后来,他竟在没有酒喝的日子里,偷偷地去偷书,结果被丁举人打了一顿,再也没能站起来。 | 后来,他在没钱喝酒的时候去偷书,结果被丁举人打了,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
三、创作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孔乙己》原文进行整理与翻译对比,力求还原作品原意,同时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结构与语言风格。文章结合文学分析与文本对照,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鲁迅笔下的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