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鹄尊的详细资料】妇好鹄尊是商代晚期青铜器中的重要代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属于商王武丁时期的重要文物。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和政治人物。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随葬品,其中妇好鹄尊尤为引人注目。
妇好鹄尊不仅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在铭文内容上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贵族生活。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妇好鹄尊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关键信息。
一、妇好鹄尊的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妇好鹄尊 |
出土时间 | 1976年 |
出土地点 |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妇好墓) |
文物类型 | 青铜器 |
年代 |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
高度 | 约40厘米 |
口径 | 约20厘米 |
重量 | 约5公斤 |
形状 | 鸿形(类似天鹅) |
二、妇好鹄尊的造型与纹饰
妇好鹄尊整体呈鸿鸟造型,姿态优雅,线条流畅,体现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其头部高昂,双目圆睁,身体丰满,尾部收拢,颈部装饰有云雷纹和兽面纹,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 纹饰特点:
- 颈部:云雷纹与饕餮纹结合
- 背部:对称的龙纹
- 足部:兽面纹
- 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出商代“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文化特征。
三、铭文内容与历史价值
妇好鹄尊内壁刻有铭文:“司母戊”或“司母辛”,表明此器物可能是为祭祀妇好的母亲所制。但也有学者认为,“司母戊”可能指的是商王武丁的母亲,而“司母辛”则是妇好的号。
- 铭文意义:
- 表明该器物用于祭祀
- 反映出商代宗法制度
- 体现妇好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四、妇好墓的考古发现背景
妇好墓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墓中出土了超过400件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显示出妇好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器物类别 | 数量 | 说明 |
青铜器 | 190余件 | 包括礼器、兵器、工具等 |
玉器 | 750余件 | 多为装饰品与祭祀用品 |
骨器 | 500余件 | 主要为工具与饰品 |
其他 | 陶器、石器等 | 用于日常与祭祀 |
五、妇好鹄尊的文化意义
妇好鹄尊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商代社会、宗教、文字、冶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妇好作为一位杰出女性在政治、军事、宗教等方面的贡献,也反映了商代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
总结
妇好鹄尊作为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女性地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通过对其造型、纹饰、铭文及出土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如需进一步了解妇好及其墓葬的其他文物,可参考《殷墟妇好墓》考古报告及相关学术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