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一、
陶渊明(365—427),字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早年曾做过小官,但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过着清贫自足的生活。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怀为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本文根据《宋书·陶潜传》和《晋书·陶潜传》的内容,整理出《陶渊明传》的文言原文,并附上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生平与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原文 | 白话翻译 |
陶渊明,字渊明,或云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 陶渊明,字渊明,也有人称他为渊明,是浔阳柴桑人。 |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悟绝伦。 | 他年轻时就胸怀高远志向,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聪慧过人。 |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乐,弃官去。 | 因家境贫寒,父母年迈,他被任命为州祭酒,但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位,于是辞官而去。 |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友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向乡里的小人低头!” |
乃复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 于是又担任彭泽县令。他让公田全部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这就够了。” |
妻子皆劝止之,遂弃官去。 | 妻子都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于是辞官离开。 |
赋《归去来兮辞》以自明。 | 他写了《归去来兮辞》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
其自序曰:“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他在自序中写道:“我家贫穷,耕种不足以养活自己。孩子满屋,家中没有存粮,维持生活的方法,还没有找到。” |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自己的心被身体所驱使,为什么还要独自悲伤呢?已经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还可以努力。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真正走错路还不算太远,现在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过去是错误的。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明白过去的无法挽回,知道未来的可以弥补。 |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既然心被身体所驱使,为何还要独自悲伤? |
三、总结
陶渊明的一生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拒绝屈从于权贵,选择回归自然与内心,这种精神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通过《陶渊明传》的文言原文与白话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与人生选择。
他不仅是文学上的巨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