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乐赋译文】一、
《大乐赋》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辞赋,内容围绕“大乐”展开,探讨音乐与天地自然、人伦道德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在社会、人生中重要作用的理解。
白居易认为,“大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通达天地、调和人心、教化百姓的重要手段。他通过描绘各种乐器、音乐的来源及其作用,强调音乐在治理国家、修身养性中的价值。文中还融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体现出白居易“兼济天下”的理想。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大乐者,天地之和也。 | “大乐”是天地之间和谐的体现。 |
音声之道,其来远矣。 | 音乐的道理,源远流长。 |
自黄钟之律,始作于伏羲; | 自黄钟音律,最早由伏羲创造; |
而八音之制,成于神农。 | 八种乐器的制度,由神农确立。 |
然后有五音六律,以调阴阳; | 然后有五音六律,用来调和阴阳; |
七始八终,以应四时。 | 七始八终,用以顺应四季。 |
于是圣人作乐,以和民心。 | 因此圣人创作音乐,用来调和民心。 |
乐者,德之华也; | 音乐,是道德的花朵; |
不可不重也。 | 不可不重视。 |
故君子听之,思其德; | 所以君子听音乐,会思考其道德; |
小人闻之,感其情。 | 小人听到它,会被情感感动。 |
是故乐者,所以安邦定国,教化万民。 | 因此,音乐是用来安定国家、教化百姓的。 |
今世之人,或溺于声色, | 现在的人,有人沉溺于声色娱乐; |
或忘其本心。 | 或者忘记了本心。 |
悲夫! | 可悲啊! |
乐之正道,几将失矣。 | 音乐的正道,几乎失传了。 |
吾愿天下之人, | 我希望天下的人, |
皆能知乐之义, | 都能明白音乐的意义; |
以乐为本,以德为先。 | 以音乐为根本,以道德为先。 |
三、总结
白居易在《大乐赋》中通过对音乐历史、功能及社会意义的阐述,表达了他对音乐与道德、政治关系的深刻理解。他主张音乐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教化民众、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文章语言典雅,思想深邃,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文人、政治家的全面素养与人文关怀。
如需进一步解析其中的哲学思想或文学特色,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