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病一词是什么含义】“诟病”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这个词在日常交流和正式文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评论、分析或评价时使用较多。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诟病”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将从定义、来源、常见用法及语义对比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相关信息。
一、
“诟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指责、责备”,通常带有负面色彩,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批评或不满。它不等同于简单的“批评”,而更强调一种带有道德或价值判断的否定态度。
在现代汉语中,“诟病”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新闻评论、学术分析或社会讨论中,用来表达对某种现象、政策、行为等的不满或质疑。
需要注意的是,“诟病”一般不用于正面评价,而是偏向于指出问题、缺点或错误,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诟病 |
拼音 | gòu bìng |
基本含义 | 指责、批评、指出缺点或错误 |
词性 | 动词/名词(常作动词) |
感情色彩 | 负面 |
使用场合 | 正式、书面语,如新闻、评论、分析等 |
近义词 | 批评、指责、非议、指摘 |
反义词 | 表扬、称赞、赞扬、肯定 |
出处 | 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史记》等 |
常见搭配 | “被诟病”、“受到诟病”、“诟病某事” |
使用注意 | 不宜用于正面评价;多用于客观分析或批评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诟病。
- 他的言论引发了舆论的诟病。
- 该产品虽然功能强大,但设计上存在不少诟病。
四、小结
“诟病”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贬义色彩,主要用于指出事物的缺点或错误。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及语义对比,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词汇的正确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