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的解释】“寥廓”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空间广大、空旷或意境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中常见,在日常表达中也具有一定的美感和哲理性。以下是对“寥廓”的详细解释。
一、
“寥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意为“空旷、辽远”,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抽象的情感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寥廓”常用来表现天地广阔、人世渺小、情感深沉等意境。它既可以是空间上的广袤,也可以是心灵上的开阔与超脱。在现代语境中,“寥廓”虽不如“广阔”“辽阔”常用,但在诗词、散文等文学体裁中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寥廓 |
拼音 | liáo kuò |
基本释义 | 空旷、辽远;形容空间大或意境深远 |
出处 |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注:虽未直接出现“寥廓”,但意境相近)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亦有“寥廓”之感 |
用法举例 | “寥廓的天空下,他独自一人,思绪万千。” “他的胸怀如寥廓的山川,包容万物。” |
近义词 | 辽阔、宽广、空旷、浩瀚 |
反义词 | 狭窄、闭塞、拥挤、局促 |
文学用途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营造意境,常见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
现代使用频率 | 相对较少,主要用于文学创作或正式文体中 |
心理象征 | 表达自由、孤独、宁静、深远等情绪 |
三、结语
“寥廓”虽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作为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是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它都能唤起人们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内心的沉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用“寥廓”来感受天地之大、人生之远,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