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将见匈奴使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魏武将见匈奴使》是出自《世说新语·容止》的一则短文,讲述了曹操(魏武帝)在接见匈奴使者时,因自己容貌不凡,担心对方会轻视他,于是让自己的部下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并在屏风后观察对方的反应。后来匈奴使者对崔季珪表示了敬意,但曹操却因此感到不满,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这则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曹操的自负与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人阶层对仪表和气质的高度关注。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魏武将见匈奴使 |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者 |
乃令崔季珪代,自捉刀立床头 | 于是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拿着刀站在床边 |
既毕,令入,谓曰:“卿见魏武帝邪?” | 接见完毕后,让匈奴使者进来,问他说:“你见过魏武帝吗?” |
对曰:“君,真天子也。” | 匈奴使者回答:“您,真是天子啊。” |
武帝闻之,不悦,曰:“我固不如也。” | 曹操听说后,很不高兴,说:“我确实不如他。” |
三、内容说明
此段文字虽然简短,但通过细节描写,如“自捉刀立床头”这一动作,生动刻画了曹操的个性与心理活动。他虽为一代雄主,却也表现出对自身形象的在意,甚至因一个使者的一句话而心生不满,显示出其性格中复杂的一面。
此外,文中提到的“崔季珪”,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士,才貌双全,这也侧面反映出曹操对人才的重视与利用。
四、结语
《魏武将见匈奴使》虽为一则小故事,却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物心理描写,是研究三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参考材料。它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仪态与威仪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