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枯槁的意思】“面如枯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脸色非常憔悴、苍白,像是干枯的植物一样没有生气。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因疾病、劳累、忧愁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面容憔悴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面如枯槁 |
拼音 | miàn rú kū gǎo |
出处 | 出自《庄子·德充符》:“其心之不正,而形之不美也,面如枯槁。” |
释义 | 形容人脸色憔悴、无光泽,像干枯的草木一样失去生命力。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外貌状态,常带有悲惨、疲惫或病态的意味。 |
近义词 | 面黄肌瘦、面色苍白、形容憔悴 |
反义词 | 面色红润、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中:
在小说或散文中,“面如枯槁”常用来描绘一个因丧亲、失恋或疾病而身心俱疲的人物形象。
2. 日常生活中:
当一个人长时间熬夜、工作压力大或身体不适时,他人可能会说他“面如枯槁”,表示他看起来很疲惫。
3. 医疗领域:
医生在诊断病人时,也可能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状态来判断其健康状况,若患者“面如枯槁”,可能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面如枯槁”能生动地描绘一个人的憔悴状态,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语言单调。
- 注意语境:该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绪色彩,不适合用于赞美或正面描述。
- 区分其他类似成语:如“面如土色”则更多指因恐惧或惊吓而脸色发白,与“面如枯槁”略有不同。
四、总结
“面如枯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描述人在极度疲惫、疾病或情绪低落时的面容状态。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