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解释】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其中《菩萨蛮·忆梦》中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句,是其抒情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一、原文与出处
原文:
>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出处:
该句出自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忆梦》,全词如下:
>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云飞去忆君早。
> 红板桥边,绿柳堤前,共倚斜阳。
> 轻风细雨,花落满地,香尘不扫。
> 惆怅双鱼,锦书难寄,泪湿红绡。
> 伤心欲问,人间何处,有此清宵?
>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二、词句解释
句子 | 解释 |
辛苦最怜天上月 | 最让人感到辛劳和无奈的是天上的月亮。这里借月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
一夕如环 | 一夜之间月亮像圆环一样圆满,象征美好的时光短暂而珍贵。 |
夕夕都成玦 | 每天夜晚月亮都不再圆满,而是缺了一角(玦),比喻美好事物难以长久。 |
整句意思是:最令人怜惜的,是那看似圆满却总在变化的天上月,一夜之间是圆的,但每一夜又都变得残缺。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法挽回的遗憾。纳兰性德以自然景物为依托,寄托内心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哲思。
四、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以“天上月”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篇,赋予月亮丰富的象征意义。
- 情感细腻:语言含蓄,情感真挚,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独特风格。
- 结构紧凑:全词虽短,但层次分明,情感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
纳兰性德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他借月喻情,将个人的孤独、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融为一体,展现了其词作中特有的深情与哲理。这种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深受读者喜爱。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菩萨蛮·忆梦》 |
作者 | 纳兰性德 |
关键句 |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
主题 | 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意象丰富、情感细腻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婉、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