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什么意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泊建德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象,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下面将从诗句含义、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诗句含义
“野旷天低树”:广阔的原野中,天空显得低垂,仿佛与树木相连,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仿佛离人很近,给人一种亲近、温暖的感觉。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置身自然之中的感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隐含着孤寂与思乡之情。
二、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通过“野旷”、“天低”、“江清”、“月近”等词,构建出一幅静谧而开阔的江景图。
2. 动静结合:虽然整体是静态描写,但“江清”暗示水流动态,“月近人”则带有动态的想象。
3. 语言简练:仅用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凝练之美。
三、情感表达
- 孤独感:诗人独处异乡,面对广阔天地,内心产生一种淡淡的孤寂。
- 思乡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超脱心境:虽有孤寂,但也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淡然心态。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
句子结构 | 五言两句,简洁明快 |
意象 | 野、天、树、江、月、人 |
情感基调 | 孤寂、思乡、宁静、超脱 |
艺术手法 | 白描、意象组合、动静结合 |
诗意理解 | 描绘江边夜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感慨 |
五、结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寄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