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继承与发展。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与斗争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对立统一并非简单的矛盾冲突,而是指事物内部存在两个或多个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方面,同时这些方面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种关系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什么是“对立统一”?
定义: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核心观点:
-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
类型 | 含义 | 举例 |
外部矛盾 | 事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矛盾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
内部矛盾 | 事物自身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矛盾 | 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问题 |
主要矛盾 | 在复杂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
次要矛盾 | 处于从属地位、影响较小的矛盾 | 个人生活中的琐碎问题 |
对抗性矛盾 | 矛盾双方处于激烈斗争状态 | 战争、阶级斗争 |
非对抗性矛盾 | 矛盾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 工作中的意见分歧 |
三、对立统一的意义
1. 认识世界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
2.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指导实践的工具: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对立统一”不仅是哲学上的重要概念,更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主张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斗争中寻求平衡。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的关系 |
核心观点 | 矛盾普遍性、斗争性、统一性、转化性 |
表现形式 | 外部/内部矛盾、主要/次要矛盾、对抗性/非对抗性矛盾 |
意义 | 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
实践价值 | 推动事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