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能饭否是啥意思】“尚能饭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用。赵数困于秦,欲复用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后来,“尚能饭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年老,但身体仍然健壮,仍有能力做事。
一、
“尚能饭否”最早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廉颇虽年迈,但仍能吃下一碗饭、十斤肉,并穿上铠甲骑马,表示自己依然有能力为国家效力。后人用“尚能饭否”来表达对一个人身体状况或能力的关心和肯定,尤其在面对年长者时,常用此语询问其是否仍具备行动力或工作能力。
该词常带有调侃意味,也可能是出于关心,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在现代口语中,也可用于自嘲或幽默地表达自己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尚能饭否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原意 | 廉颇虽老,仍能吃饭、骑马,表示尚有可用之身 |
| 现代含义 | 形容年长者仍身体健康、有能力和精力做事 |
| 使用场景 | 对年长者的关心、调侃、自嘲等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积极(有时带调侃) |
| 例句 | “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干点什么?——‘尚能饭否’!” |
三、延伸理解
“尚能饭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老当益壮”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一说法常被用于轻松场合,比如朋友之间开玩笑说:“你还行吗?”对方回答:“尚能饭否!”既显得幽默,又不失风趣。
同时,这个词也反映出人们对年龄与能力关系的思考:年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下降,关键在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因此,“尚能饭否”不仅是对身体的评价,也是对生命力的一种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