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矛盾的白杨礼赞原文

2025-10-26 13:42:49

问题描述:

矛盾的白杨礼赞原文,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13:42:49

矛盾的白杨礼赞原文】一、

《矛盾的白杨礼赞》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创作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941年。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矛盾与情感波动。

文章表面上是对白杨树的礼赞,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被赋予了坚韧不拔、挺拔向上的品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然而,在写作过程中,茅盾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希望通过白杨树来激励人民抗战;另一方面,他也对现实中的困境感到无奈与忧虑。

这种“矛盾”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个人情感与时代责任之间的冲突,也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因此,《矛盾的白杨礼赞》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更是一篇带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

二、内容结构表

项目 内容说明
作品名称 《矛盾的白杨礼赞》
作者 茅盾(沈德鸿)
创作时间 1941年
体裁 散文
主题 对白杨树的礼赞,象征中华民族精神,表达抗战决心
象征意义 白杨树象征坚强、正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情感基调 激昂中带忧思,热烈中含矛盾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民族危亡
主要矛盾点
1. 个人情感与时代责任的矛盾
2. 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冲突
3. 文学表达与政治宣传的张力
语言风格 简洁有力,富有诗意,多用比喻与象征
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
2. 以小见大
3. 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文学价值
1. 反映抗战精神
2. 展现作家思想深度
3. 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三、结语

《矛盾的白杨礼赞》虽然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情感深沉。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茅盾在文中所表现的“矛盾”,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这种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使得这篇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