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尘而拜出处于哪里】“望尘而拜”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权贵或地位高的人极度恭敬、敬畏。这个成语的出处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它。
一、总结
“望尘而拜”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望尘而拜,以求其宠。”意思是看到权贵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跪下叩拜,形容对权贵的极端奉承与敬畏。这一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趋炎附势、毫无尊严的人。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望尘而拜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文出处 | “望尘而拜,以求其宠。” |
| 释义 | 形容对权贵极度恭敬、奉承的行为。 |
| 用法 | 多用于讽刺趋炎附势之人。 |
| 近义词 |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仰人鼻息 |
| 反义词 | 自立自强、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某些人对权力或地位的盲目崇拜。 |
三、延伸理解
“望尘而拜”虽然字面意思是对权贵的车马扬起的尘土表示敬意,但实际含义却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古人常用此成语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丧失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但在职场、官场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该成语仍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语
“望尘而拜”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与地位的过程中,不应失去自我,应保持独立人格与道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