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37回概括】《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行夺妖怪”是全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途经宝象国时,遭遇黄袍怪的捉拿,并在孙悟空的帮助下脱险的故事。
这一回中,孙悟空凭借其神通广大和机智勇敢,成功解救了被黄袍怪抓走的唐僧,并揭露了黄袍怪的真实身份,展现了他护送师父取经的决心与能力。
一、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宝象国,国王因女儿被黄袍怪掳走而心急如焚。孙悟空得知此事后,决定前往降妖。他先是化身为小妖混入黄袍怪的洞府,探得黄袍怪的来历——原来是天上的奎木狼星君下凡作祟。孙悟空趁黄袍怪不在时,救出被囚禁的唐僧,并与黄袍怪展开激烈斗法。最终,孙悟空以神行术和变化之术战胜黄袍怪,将其擒获并送至天庭受审。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表
| 人物 | 角色 | 主要行为 | 结果 | 
| 唐僧 | 修行者 | 被黄袍怪抓走 | 被孙悟空救出 | 
| 孙悟空 | 齐天大圣 | 化身小妖、斗法、救主 | 成功救出师父,降服黄袍怪 | 
| 黄袍怪 | 妖魔 | 抓走公主、对抗悟空 | 被擒获,送天庭受审 | 
| 宝象国国王 | 国王 | 求助于悟空 | 得到救赎,恢复安宁 | 
三、回目意义
第三十七回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智慧与武力,也反映了《西游记》中“善恶有报”的主题。黄袍怪虽曾为天界星官,但因贪恋红尘、妄动凡心,最终沦为妖魔。而孙悟空则始终坚守护师取经的使命,体现了忠诚与正义的价值观。
此外,这一回还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如黄袍怪的背景与天庭的关系,为后来的天庭干预提供了线索。
通过这一回,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中人与妖、善与恶、天与地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感受到孙悟空作为主角的英雄形象与成长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