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私相授受典故

2025-10-31 13:52:58

问题描述:

私相授受典故,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13:52:58

私相授受典故】“私相授受”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私下进行的交易、传授或交接行为,往往带有不正当或非公开的意味。这个词语在历史文献中多有出现,尤其在涉及权力、知识、财物等敏感领域时,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循正式程序而私下进行的行为。

一、典故来源与演变

“私相授受”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今公卿大夫,皆以私相授受,不遵法度。”此句意指官员之间私下传递权力或利益,违反了朝廷的制度。后来,“私相授受”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形容各种非正式、非公开的交接行为。

此外,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也有类似用法,如“私相授受,败坏纲纪”,说明这一现象在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并被视为对秩序的破坏。

二、含义解析

项目 内容
字面意思 私下互相授予和接受
引申含义 暗中交易、私下转让、非正式交接
使用场合 常用于批评不当的权力交接、利益输送、知识传授等行为
情感色彩 多为贬义,暗示不正当、不透明
常见搭配 “私相授受权力”、“私相授受信息”、“私相授受财物”

三、现代应用与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私相授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法律、政治、商业等领域。例如:

- 政治领域:官员之间的私下交易、权钱交易,常被指责为“私相授受”。

- 商业领域:企业间未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的利益交换,也可能被视为“私相授受”。

- 学术领域:学生之间私下传递考试答案、论文资料,也被视为“私相授受”。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也容易引发腐败、信任危机等问题。

四、总结

“私相授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其核心在于强调“私下”与“非正式”的行为方式。它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代社会中不规范行为的一种警示。在当今法治社会中,强调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正是对“私相授受”现象的有力抵制。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私相授受
出处 《汉书·王莽传》等
基本含义 私下互相授予和接受,常含贬义
使用场景 批评非正式、不透明的行为
现代意义 警示不正当交易、权力滥用、信息泄露等
情感色彩 贬义
常见搭配 私相授受权力、私相授受信息、私相授受财物

通过了解“私相授受”的典故及其现实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