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菽饮水鹑衣百结】“啜菽饮水鹑衣百结”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啜菽饮水,鹑衣百结。”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贫苦百姓生活艰难、衣食不周的境况。它不仅是对物质匮乏的写照,也隐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
“啜菽饮水”指的是吃豆类和喝清水,形容生活极其清贫;“鹑衣百结”则是指衣服破烂不堪,缝补多次,如同鹌鹑羽毛般斑驳。这两句成语共同表达了古人面对困苦时的坚韧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战乱频繁或经济落后的时期,普通百姓常处于这种生存状态。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人们逐渐培养出节俭、自立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二、内容解析表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文化意义 |
啜菽 | 喝豆类汤水,形容饮食简陋 | 《后汉书·王符传》 | 表示生活贫困,缺乏食物 |
饮水 | 只能喝清水,无酒肉可享 | 《后汉书·王符传》 | 象征生活简朴,无多余资源 |
鹤衣 | 衣服破旧,多处补丁 | 《后汉书·王符传》 | 形容衣衫褴褛,生活窘迫 |
百结 | 多次缝补,表示衣物陈旧 | 《后汉书·王符传》 | 强调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三、延伸思考
“啜菽饮水鹑衣百结”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在简朴中寻找满足。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许多人依然面临压力与挑战,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或许正是这一成语给予我们的启示。
此外,这一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中的体恤百姓情怀。
四、结语
“啜菽饮水鹑衣百结”虽是古语,却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苦难,也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在当今快节奏、高消费的社会中,重新审视这一成语,或许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学会在平凡中坚守本心。